为推动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现代化美好安徽,根据国家和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整省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技能安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标准。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技术技能人才保障和优质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按照立足地方、依靠地方、面向地方、融入地方、彰显地方、服务地方的发展思路,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在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凝练特色,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专业(群)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建设一批引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服务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推动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高职院校与优质企业开展技术协作,联合开发高水平职业技能标准和资源,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坚持质量为先、扶优扶强。坚持重点扶持、以点带面,兼顾区域和产业布局,支持办学基础优良、改革成效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优先发展,不断积累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和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省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重点建设20所左右国内领先的高职院校。优化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深度对接,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力与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更好满足现代化美好安徽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更好服务支撑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学校党委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注重发挥党的建设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牵引、保障作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切实贯彻执行。引导广大师生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四个服务”,推动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把做好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等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体推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选优配强院(系)领导班子,推进组织员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持续提升“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党内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扎实有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
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程质量,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宣传引导广大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效能,努力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做好校园阵地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按要求配齐配强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二)坚持正确办学定位
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类型特色。坚定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属性和特色,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标准制定、职业能力规范制定等教学关键环节与要素,实现“双主体”协同育人。以实践导向为核心重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范式。
发展规划。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步,与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同步,与地方产业技术进步同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形成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贯通的发展格局。
培养目标定位。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服务安徽十大新兴产业,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国家专业教学标准,鼓励制订实施高于国家标准的校本标准,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促进课证融通。
(三)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相匹配。专业设置对接安徽省和地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动态调整设置专业,改造传统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接新职业,适应产业变革和新经济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供给。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与知名行业企业建立产教联盟,共同开发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人才质量标准,建立职业教育模式标准;优选业内领先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
加大专业(群)建设力度。强化专业(群)内涵建设,瞄准地方产业发展前沿建设一流品牌专业(群),探索专业(群)联合知名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学院。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资源共建共享。
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项目化和任务化课程建设,动态更新课程内容,深化教材改革。创新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变革,深化教法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课堂,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推动课堂革命。
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成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扩大覆盖面,促进项目落地转化,形成一批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服务模式。
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建立校级质量年报制度,定期发布《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报告向社会公开。完善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价。建立健全三级职业技能竞赛机制,积极承办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扎实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坚持培育专兼结合、数量充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建立教师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制度机制并运行良好。优化“双师”队伍结构,实施“双师”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常态化推动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挂职锻炼,吸引高水平行业精英和企业骨干来校任教。对从事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科研人员,加大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指标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奖励评选中的权重。
(五)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坚持职业教育服务技术创新。打造技术技能应用研发服务平台,构建与产业发展联系密切的应用型、高水平、多层次的科研服务体系。注重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建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一体化”机制,校企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革新,解决技术难题。
坚持促进科技与产业融通发展。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立技术成果孵化转移机制,鼓励教师从事成果开发和转化活动,探索以转化人为分配主体的成果收益分配机制。提升民族传统工艺的高保真传承和高水平创新,重视知识产权成果的开发与保护。
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探索建立类型链(继续教育、自考、远程)、层次链(专、本、硕)和形式链(培训、鉴定、认证)融合发展的全方位社会服务新模式,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领域,大力开展技能人才培训,面向“三农”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及技术支持,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主动开展职工继续教育,拓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六)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学校发展,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建立职业教育素养标准。打造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等。完善作风建设机制,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强化内控体系建设。拓展领导和师生交流渠道,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倡导包容文化,建立容错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生态。
(七)坚持开放办学
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交流合作,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参与制订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参与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探索援助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渠道和模式。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承接“走出去”中资企业海外员工教育培训。积极拓展职业教育海外办学路径和方式,建设一批鲁班工坊。
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和联盟建设。联合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或联盟,发展成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完善集团内部产权制度和利益共享机制。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和应用,促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
(八)改善办学条件
校园规划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生态和谐,校园基础设施、实践教学条件优越,生均占地面积、各类建筑和场所面积等条件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消除信息孤岛,强化信息安全,推动学校治理方式变革。推动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提升学校管理效能和水平。
(九)建立完善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主管部门或举办者加强对学校的指导,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力度,能够满足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学校具备完整严谨的办学保障体系,规范的管理制度。全面实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形成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实施要求
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是推动我省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建设技能安徽的重要抓手。本标准是今后我省高职院校特色办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创建国家“双高”院校的主要依据。院校建设的达标情况也将成为今后优化调整专业布局、调整招生计划以及差异化拨款的依据之一,作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申报的主要依据和省委对高职院校年度综合考核的主要指标。各院校须根据指标要求,全面推进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高职院校务必要高度重视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立项建设院校要成立工作专班,并指定相关部门专门负责协调推进建设工作,要对标对表,制定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实施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具体工作;要注重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要强化开门办学,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规模以上企业的联系与互动,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积极协调和动员各方力量,汇聚合力支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
(二)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各高职院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职教大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系统构建“三全育人”格局;要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等基本职能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历史使命,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坚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激发办学活力,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各高职院校要以持续推进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抓手,切实增强高职教育的适应性,开启安徽“双高”院校建设的新征程。
(三)构建特色质量文化
各高职院校要以质量文化建设为目标,立足本校实际,积极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坚持高标准建设,积极推进专业建设评价、课程评价,积极探索重点建设专业对接国际标准和参与国际认证;要积极推进第三方评价,推进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价,积极推进学生参与质量建设,推进学校内部各环节、各发展要素、主要工作的全面评价,力促各项工作形成闭环,不断改进制度机制,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创新安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建设的新模式。
(四)加强理论探索创新
各高职院校要引导教职工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成立高职教育研究所,建立相应制度机制,汇聚教育专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强化对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的学习借鉴和消化吸收,推进开展优质专业参加国际标准认证,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安徽标准的研制,为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源动力和智力支撑。各院校要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加强对办学成就、办学经验和实践创新的理论研究和总结,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安徽经验。
(五)加强督导评价
省教育厅将履行政府部门指导职责,充分发挥专家咨询作用,组织专家对立项建设院校开展建设评价、诊断、指导、督导,促进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省教育厅将对立项建设院校按建设周期开展阶段性审核与验收,建设期末将组织专家组对建设成效进行整体评价,并根据建设进展和评价情况,动态调整相关支持政策。